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时评 正文

时评

基层政府开门晒粮——晒的是粮食 暖的是民心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08-26 09:28:26

  正值秋收农忙时节,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政府大院变身晒谷场,金灿灿的稻谷铺满院坝,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。近年来,不少地方的基层政府主动敞开大门,公布“晒粮地图”,欢迎群众前来晒粮,有效解决群众抢收晒粮的后顾之忧。晒的是粮食,暖的是民心。小小的举措,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和温度,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情怀和初心。

  一句朴实的“老乡,院里可以晒粮”,于无形中拉近和群众“心”的距离,从细微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。粮食收获后趁着天气好去哪里晾晒,不少农民群众犯愁。为了守护好群众的“粮袋子”、解决好群众烦心事,曾经“围起来”的政府大院,向农民朋友打开大门。基层政府办公场所转化为惠农便民的服务空间,不仅解决了“晒粮难”的燃眉之急,更以创新思维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多元利用。

  人民政府为人民,“开门晒粮”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。政府大院“开门晒粮”,并非被动之举,而是主动作为。把问题想在前面、把工作做在前头,响应群众需求,体现了从“管理者”向“服务者”的转变。有网友留言:“颗粒归仓的不仅有金黄的麦子,还有群众心中满满的幸福感。”群众叫好、舆论点赞,这也启示我们:为民服务没有固定模式,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,把百姓事当成自己的事,就能赢得群众好口碑。

  从“闲人免进”到“敞开大门”,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府“放下身段”,让人们看到打开大门后的多样化可能。有的地方政府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内部食堂、停车场,有效缓解“吃饭难”“停车难”问题;有的主动拆围墙、种绿植,“变身”公园邀广大市民来散步、纳凉,等等。朴素、开放、亲民、便民的姿态,不仅改变了群众对政府大院“非请勿入”的固有印象,也打破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壁垒,让群众感受到透明开放和主动作为。

  小举措蕴含大民生,“开门晒粮”正是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具象化表达。乐见“开门办实事”成为一种常态,在点滴之间架起党群干群“连心桥”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温情暖意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)

>>><<<